下一个海底捞?颐海国际,2023年确定性极强的消费细分龙头

点赞了的2023发财,关注的年年发大财!

下一个海底捞?颐海国际,2023年确定性极强的消费细分龙头

本文是《价值事务所》的原创文章第1189篇。文章仅记录《价值事务所》思想,不构成投资建议,作者没有群、不收费荐股、不代客理财。

在之前阿里巴巴的文章中,所长有讲阿里的一个特点,阿里的第二、第三、第四增长曲线都是自己“长出来”的。仔细想想,不论支付宝、菜鸟还是阿里云,这些业务一开始都是阿里内部需要,内部服务好了以后慢慢就开始开放给外部,一开始这些业务是作为企业的成本端出现的,等开放给外部规模效应出来以后,就慢慢变成了利润端。

对于阿里集团内部而言,淘系电商增长放缓之后,支付宝背后的蚂蚁集团开始接力增长;当蚂蚁集团增速快放缓时,菜鸟就可以接棒(截至2022Q3,菜鸟已经扭亏了,营业利润率达到1%);而菜鸟以后更大的看点自然就是阿里云(也已经实现扭亏)……

说真的,所长觉得这样的业务模式非常好,而且做成的概率也极大。

从内部自己长出来的业务,怎么都比突然立一个新的项目然后从0开始去拼更容易,而且这样的新业务,一开始就有大客户(公司自己),可以从公司内部得到反馈不断迭代,又是自己内部需要,也不容易半途夭折(比如公司不景气需要砍业务线时就不容易被砍)。假设这个业务独立成新的企业,相当于一开始就有稳定的现金流和大客户,当对外开放时,由于有集团本身的品牌背书,也更容易起来。

我们今天要讲的颐海国际,就是这种模式下的典型企业。

海底捞的供应链企业

颐海国际成立于2005年,是海底捞建起来给自己门店供应火锅底料的,2007年,其供应的火锅底料开始对外销售,后面逐渐开始生产其他的复合调味料,不断丰富产品品类,2013年从海底捞剥离独立出来,2016年单独上市。

所以,目前颐海国际和海底捞其实没有股权关系,这两者的关系有点像药明生物和药明康德,同一个老板,相互会进行很多合作、客户引流,但是股权和业务上又各自独立。

咱们消费者在超市/天猫/京东等平台买的海底捞速食火锅、火锅底料、调味酱、冲泡饭、自热米饭等产品,虽然打的是海底捞的招牌,但营收利润其实全部属于颐海国际,并不属于海底捞

下一个海底捞?颐海国际,2023年确定性极强的消费细分龙头

下一个海底捞?颐海国际,2023年确定性极强的消费细分龙头

看到这里,想必大家大致应该了解颐海国际的业务线了,他既To B又To C,提供的产品包括火锅底料、中式复合调味料以及方便速食产品。

火锅底料和方便速食产品还比较好理解,但中式复合调味料可能需要额外解释一下。其实我们在外面吃饭或者自己在家里做菜,稍微硬一点的菜基本都是用调料包做,比如小龙虾、酸菜鱼、水煮鱼、红烧肉,很少见谁自己调佐料的,尤其现在人越来越懒,可能普通的菜,比如做个回锅肉、炒个鱼香肉丝都要用调料包。

下一个海底捞?颐海国际,2023年确定性极强的消费细分龙头

反正所长家调料包是越来越多了,有了调料包这个东西,想做菜其实就很容易了,菜自然是你想怎么加怎么加,但味道和外面餐厅一样(因为餐厅也用调料包,哈哈)。

截至2022H1,公司旗下共有64款火锅底料、54款中式复合调味料、38款方便速食在售。其中,火锅调料营收为14.23亿,占整体营收的52.94%;中式复合调料3.43亿,占整体营收的12.76%;方便食品8.97亿,占整体营收的33.37%。

下一个海底捞?颐海国际,2023年确定性极强的消费细分龙头

关联方(也就是海底捞)在公司2022H1的整体收入占比下降到了24.6%,这里面一部分有公司大力开拓C端消费者和其他B端用户的原因(2022H1来自经销商的收入为18.58亿元,同比增长20.3%,占比69.1%),但更主要的原因还是海底捞被疫情搞得够呛(海底捞提供收入6.6亿元,同比降低26.2%)。

好在公司通过其他B端用户和C端的增长基本兜住了海底捞的下滑,整个2022H1还是实现营收26.88亿元,较2021年同期增长2.2%

2023及以后颐海有望强复苏

其实看到这里,我们完全可以对颐海国际2023年以后的表现更乐观一点。一方面,关联方海底捞的业绩会逐渐恢复,再烂也会比疫情三年好不少,海底捞向颐海国际采购的火锅底料等的金额也自然会高不少(从下图我们可以看出,海底捞2020-2022三年过得有多惨)。

下一个海底捞?颐海国际,2023年确定性极强的消费细分龙头

疫情三年,海底捞销售收入受影响,一方面影响了对颐海的采购量,另一方面其实还让颐海和其同甘共苦降了点价(疫情前,颐海对关联方的毛利率都非常稳定,要降价也是基于自己的成本下降才降价,疫情后,明显毛利下滑严重)。

下一个海底捞?颐海国际,2023年确定性极强的消费细分龙头

另一方面,颐海国际开辟的除海底捞外的其他B端以及C端渠道还有巨大的上升空间。

咱们先说B端,2022H1,公司的方便速食业务占了整个营收的34%左右,这部分营收基本全部来自C端用户,也就是说,剩下的66%营收中(也有部分来自C端,只不过B端是大头),分给其他B端客户包括中式餐馆、火锅馆的营收只有不到40%(海底捞占了25%)。

整个中国餐饮市场是非常大的,虽然海底捞体量巨大,而且就市值、门店数而言,也可以说是国内餐饮集团一哥,但他在整个中国餐饮业的市场份额占比并不高。因此,就B端而言,颐海还有巨大的发展空间。而B端市场,最难的就是先有鸡先有蛋,因为优质的B端客户对供应商非常挑剔,只有其他大B用了以后他才会考虑。

由海底捞孕育出来的颐海国际,天生就更容易取信于其他B端。

至于C端市场,不论火锅底料、调味料还是方便产品,对于颐海而言,可以说才刚刚开始。别的不说,所长前文贴的三张图里的产品,大家在家附近的商超或者便利店有看到么?

答案都是否吧,所长也就看到过几款方便食品,而且也只有部分渠道有部分货,火锅底料和复合调料更是基本没见到过。

这就说明颐海有巨大的渠道红利,毕竟海底捞这个品牌在国内已经很响了,海底捞也确实有一部分相当忠实的粉丝。以几乎完全To C的方便食品为例,公司2017年首次推出小火锅,到2022H1营收占比就达到公司的34%,足以说明公司的方便食品是很受一部分人欢迎的,他即便啥也不干,只把目前这些产品像海天那样把该铺的渠道铺满,其实就有相当大的增长空间。

其次,不论是方便食品还是复合调料,其实口味创新空间还有很多,尤其方便食品,要所长说,早就该来一次整个行业的消费升级,多少年了,市场都只有康师傅、统一的方便面,尽管他们不停推新口味,但终究也就是几块钱的泡面,除了泡面啥也没有,而且那个调料真的吃得出来很劣质,小时候就吃吐了,更何况现在。

螺蛳粉、空刻意面、海底捞自煮锅等方便食品的出现并迅速蹿红,足以见得消费者对方便食品的消费升级期盼已久。目前这个市场才刚刚开始,疫情更是催熟了这个市场,颐海国际借助海底捞的品牌力以及研发体系,非常有望在方便食品市场整个消费升级的浪潮中分到一杯不错的羹。

这里额外说一句,所长觉得做调味品的企业做方便食品其实胜算更大,毕竟方便食品最重要的可不就是调料包么?调料包好吃就好吃,调料包是坨屎,那就是难吃,其他的蔬菜肉蛋消费者可以自己添。比如近期很火的空刻意面,消费者吃的其实就是调料包(意面是进口的,消费者自己在超市买进口意面也完全OK),重要的就是调料包,而空刻意面背后的母公司宝立食品就是做复合调料包的。所以,专门研发调味品的企业来做方便食品,其实从产品层面来讲是降维打击,他们缺的就是打造品牌的能力。

而颐海国际的方便食品借用了海底捞的品牌,已经不需要额外去打造什么品牌。

其三,颐海国际家的产品,底料类的在2022年大部分都有进行提价,9月份也对海底捞进行了提价,所以,涨价最终都会呈现在2023年的业绩中。

其四,颐海国际也会随着海底捞出海,根据近期的投资者交流,颐海国际在泰国的工厂已经开始投产……

综上所述,2023年乃至以后更长一段时间,颐海国际的整体发展逻辑还是很顺的。

声明:文章仅记录《价值事务所》思想,不构成投资建议,投资有巨大风险,需谨慎谨慎再谨慎,希望大家像对待装修房子一样对待自己的投资,不要让挑公司的时间还不如你挑家具的时间来得多,你对待小钱能反复权衡,怎么对待大钱反而如此草率?

© 版权声明
THE END
喜欢就支持一下吧
点赞28赞赏 分享
评论 抢沙发

请登录后发表评论

    暂无评论内容